塘朗山主峰海拔432米,高于海拔336米的大南山,低于平均海拔为780米的梧桐山三大主峰。塘朗山郊野公园是以自然山水为骨架,以山水林泉和动植物形成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让游人在登高揽胜的闲情逸趣中,了解自然,享受自然
昨天晚上睡前,弟弟说,明天即将要完成我的登山愿望。去登“螳螂”山。弟弟说出这个山名,我便以为这座山名是两个带虫字旁的山,认为这座山一定形似“螳螂” 而起的名字,山体长长扁扁,无峰无险,一路可以如履平地。清早向爱人汇报:今天去磴“螳螂”山,爱人说:那也会很累,体现一点关心味道。
说着话,吃过早饭,弟弟便载着弟妹、我和女儿四人出发了,从小区出来十几分钟,便见到一座山隐约的出现在视线中,我问:“这就是那座山吧,好像没有眼前的楼群高呢?”群山总是雾绕,每一座山和云雾有着不解之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凡人总是想像着有仙人居住在山间的缘固吧。仙人们云来雾去,天马行空,和孙悟空一样自由穿行在人间天上吧,做着这样的浮翩联想,又回到眼前的山头,心想这样的小山三下五除二就走完了。车子又转了几道弯,终于山的全貌展示开来。一座雄伟的大门矗立眼前。上面几条龙有如飞天一般盘绕,上写:塘朗山公园。醒悟:意念中的蟑螂错也。下面还有三个小字:龙珠门。这个公园地处龙珠路。两条高大的立柱上有一副对联:塘朗峰高碧海琼楼皆悦目,林泉景胜仁山智水总宜人。
这一副对联给磴山人以鼓舞,让人振奋。塘朗山的水光山色一定是令人神往的怡人胜景。快些攀爬的欲念由衷而起。
山脚下的公路两旁车位已占满,幸好,开出一辆来,给弟弟的车让出了位子。
上山有两条路径选择,有盘山公路,走这样的路不会累到,只是拉长了上山的距离,走的时间要长,而登山道上的石阶小路要陡峭一些,距离短,耗时少,但是消耗的是体力。我们优先选择了盘山路。这样走着,如同逛普通公园一样,悠然地看尽两侧的树木花草。山上只有行人没有车辆经过,自然的风,自然的空气,呼吸给力啊,花木的清新扑鼻来。
这座郊野公园具有特色的是几十米远就有休憩的石桌石椅石凳供游人休息。开始看到的休息地点都是以树木为顶的,心想,要是遇到雨天怎么办呢?唉,你不用怕,不用急,这个郊野公园的设计者们为游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仅一阵功夫,就有避雨亭,避雨长廊出现在视野中。每个休憩的地点都依自然之势修成,有树木环绕的,便是露天的休息场所,有亭子的,天空便是开阔的地带。每个休息点凳子的形状也是方直不同,桌椅各有千秋。回来的路上,看到走累的行人居然在条椅上酣睡呢。睡得好舒服。大自然的风让他乘着凉。惬意!
我们走在这样平坦蜿蜒的盘山路,感觉不到登山的难险,于是又做了重新选择,在盘山公路和登山道的中间时时有交汇点出现,于是做了路线的切换。改为走登山道,这样的登山小道走了十几米就有些不支了,有了汗意。又做切换,这样几次切换下来,充分体验到了登山中险难的乐趣。登山路的台阶最初一段是水泥的,后来便都是天然的石条铺就,依山形山势构筑。最喜欢那段略含危险的用大石头和树的根盘结的路,好难走,不小心就会滑脱,不敢向山的两侧看,看了,心口就会打鼓,头重脚轻,飘飘欲仙啊。便不时手足并用,顾不得体面。爬过这一段,太开心了,没有险,就没有乐趣可言。走过这一段,坐下来休息,补充水分和能量,再向前,山高了登山的路便险象环生了,有铁索立柱横在两侧,也险意横生。每条铁索立柱之间是十个台阶,这个公园的登山小路每一阶上都标注着阶数,你可以不必自己费心去计数,人家给你走过的每一步都规划好了。固定的高度里程。上到高处才1200多个台阶。你可以有目标的行走。终于到了,两个亭子赫然耸立在最高峰,亭子就是终极点,必须抵达顶点。
在亭子里小憩一会,因为弟妹没有上亭子,我们赶快下来汇合,下山的起始也是走的公路,为了赶时间,只走了一小段公路便全程走登山路下来。累是自然,但是心境开阔了,意境里留下的美是抹不掉的,在这山中,痰咳也躲开了,让美色给吸取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