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公交网 » 上海公交 » 城市生活 » 湖州南浔古镇游记攻略及旅游景点介绍

湖州南浔古镇游记攻略及旅游景点介绍

2016-11-02 14:41:40

俗语云,“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每每提及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不禁跃然纸上。素来都对文人墨客笔下的悠悠江南水乡情有独钟,印象中总把水乡古镇与婀娜旖旎的小家碧玉联系在一起。南浔走下来,才发现不然,她更像是一位温婉端庄、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低调华丽,不做作,不张扬。写下这篇南浔古镇旅游攻略,希望给想要去南浔的你一点帮助。

湖州南浔古镇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湖州南浔古镇

这篇南浔古镇旅游攻略,最主要的就是跟大家讲讲南浔古镇的三个最有特色的景点: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百间楼。

小莲庄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小莲庄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小莲庄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小莲庄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小莲庄

任何一篇南浔古镇旅游攻略,都少不了小莲庄的身影。这是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他的发迹三条秘诀“官府里要有人”“要与洋人打交道”“后代要读书”讲的真的是字字玑珠,颇有道理!沿着檐廊走进小莲庄,眼前便是一大片开阔的荷花池,还未到莲花盛开之时,故未能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嘉业堂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据说藏书有六十万卷。虽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嘉业堂藏书楼,直至今日,仍然安静地坐落于此,珍藏着一部部遗世之作。

南浔百间楼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百间楼

百间楼据说是大户人家嫁女儿时的嫁妆,现在想来真是奢侈气派啊!现在走在百间楼的河畔,感受着古镇的宁静,听着河边悠悠传来的吴侬细语,伴着河岸边的洗衣声,早已不见当初的奢华,留下的只有那份古朴和悠然自得。

看了我的南浔古镇旅游攻略,是不是也有想去南浔走一走的冲动呢?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游记

江南的雨最让人难以招架,水乡的小镇当然也不例外。春天突如其来也就在这并不恼人的细雨中,它湿润了小镇里的光滑如镜的石板路,抹绿了老屋旁的乌桕,屋檐下,落到青石缸里的是有节奏的雨滴声,古宅厅堂粗大的冬瓜梁上,是忙着衔泥筑巢的家燕……“江南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雨伞是可有可无的,初春细雨的时节,最适宜在湖州南浔镇里徜徉,小镇没有什么浓烈的色彩。湿滑河埠头泛着幽幽的青色、承载过无数关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馨故事,小巷的石板路已经被路人的各种鞋子打磨得光可鉴人,那是一种厚重而不浮夸的棕黄色,像是传世古董上的包浆……

南浔广惠桥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广惠桥)

江南豪门的过去时

“湖州一城,不抵南浔半镇。”

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得以成为江浙雄镇,几乎完全依赖蚕丝业和缫丝业,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南浔在清代末年已经成为巨贾云集的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 这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头发梳得光,吃蛋吃个黄,鱼虾喝点汤”这就是南浔关于财富生活的民谣。这些财富英雄留给南浔的有:占江南六镇中半数的文保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荣誉、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无数典故、以及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南浔刘氏牌坊群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刘氏牌坊群)

如果仅仅以财富来诠释南浔,必然是片面的。事实上,自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南林、浔溪两镇各取名字中的第一字,合建为南浔镇以来,崇儒尚文的民风为南浔赢得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自宋以来,南浔出过四十一个进士,五十六人赴京城为官。即便是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亦有八人之多,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寻常巷陌,最宜怀旧

历史或典故之实无须深究,江南小镇的故事须是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方得其中之趣。雨丝恰到好处地对这些因历史而凝重的场景进行着渲染和描绘,甚至隔着带雨的车窗玻璃,眼前的场景也会渐渐变成一幅绝美的印象派油画。随意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的,深深的,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的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深处。雨后的古镇,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偶尔会有乌桕树叶上的水滴钻进脖子里。泡桐花开得正盛,背景是灰墙黑瓦的古宅,“咿呀”作响的是小木舟的摇橹声……这样的场景向来是摄影师的最爱,也最符合人们关于江南小镇的所有想象,值得高兴的是,这样的“有声有色”的画面,依旧可以在南浔被无数次的定格。www.lvyougl.com

南浔石皮弄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石皮弄

绿油油的蒿草顽强地从老桥的石板缝隙里生长出来,几乎盖住了刻有“光绪十五年造”字样的铭文。有水自然离不开桥,小镇桥多,坊间亦有“十步一桥”的说法,“走得桥比你走的路长”这样的话,尤其适合水乡小镇的人们,大隐于市,没有荣辱纷争的小镇唯一能让人上上下下的就是这结构简洁却饱经岁月的老桥了。桥头的小食摊里“吱啦”作响,正炸着金黄色的臭豆腐,大锅里咕噜咕噜地滚着热水,老板熟练地操起一手把生面,落到锅里,片刻工夫就捞了起来,放到有葱、酱油、猪油的大海碗里,地道的阳春面就做好了,小食摊生意不错,多是来吃早点的本地人,小镇百姓的生活就如阳春面般朴实,日子打发的如老桥下鹧鸪溪的流水一般平常。寻常巷陌,最适合怀旧,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徽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灯挂椅,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得干干净净,又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老街上的石板路更加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调皮的狗儿窜过,弄碎了历史……小小的店铺就开在鹧鸪溪边,依旧是那种老式的木头排门店面,卖着文房四宝中赫赫有名的“湖笔”,精致的笔架上挂着文人墨客们手中的“管城子”、“中书君”,店铺后面的小窗户敞开着,一株娟秀的粉桃被近乎完美的取景,几若天工。微风过处,落英缤纷,竟成了小店活动的装饰画。

南浔百间楼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百间楼)

南浔的关键词应该首推“百间楼”,这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临水而居,四百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讲述着“百间楼”的演义: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故曰“百间楼”。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逛百间楼则需一个有着庸懒光线的黄昏,看着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里传来了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下班的人们在沿河的长廊里赶路,说是赶路,却也是不紧不慢,一如小镇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各家的煤饼炉子摆到了河埠头上,主妇们一边收着衣裳,一边张罗着锅里的菜……无论是三叠式的烽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的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小镇的傍晚绝无华灯初上的市井喧嚣,有的只是蜿蜒不见尽头的过街卷洞门或枕河人家小屋里橘黄色的灯光,并不亮堂,但“家”的味道却已是极至……

掩隐在码头墙内的张家小洋楼

南浔张家小洋楼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南浔张家小洋楼)

南浔颖园_云旅游攻略网 lvyougl.com

(南浔颖园)

推荐线路: 01路   04路   6路   8路   11路   13路   14路   15路   17路   18路  
公交网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APP下载 | 移动版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9204号-5 公交网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