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景点:西山八大处介绍:
在北京石景山区东北部西山支脉东麓的翠微、平坡、卢师山之间。八大处指分布在三山间的八座寺庙,即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三山峰峦耸翠,山势蜿蜒,翠微山在西,平坡山在北,卢师山在东,南为敞开的平原。八座寺庙错综分布在山下、山麓、山腰及山顶上,旧有八刹之称。
10、北京景点:长安寺介绍:
旧称翠微寺,又名善应寺。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在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建。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寺门东向,院落两进,前殿为释迦殿,后殴为娘娘殿。长安寺过去以奇花名树著称,现存传为元代种植的两棵白皮龙爪松及紫荆、紫薇、百日红、金丝木瓜等珍贵花木。
9、北京景点:灵光寺介绍:
西山八大处中第二处。在翠微山东麓。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名觉山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再次重修,改称今名。原有辽咸雍七年(1071年)所建的招仙塔,已毁于八国联军,只剩下塔基。1959年,为供奉从招仙塔基中发现的十一世纪“释迦佛灵牙舍利”,在灵光寺内新建一座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佛牙舍利塔和附属殿堂。寺西部有长方形莲池,蓄养各色金鱼,亦为灵光寺一景。
8、北京景点:三山庵介绍:
俗称麻家庵。西山八大处中第三处。在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时曾修葺。庵面积不大,仅有一层院落。正殿门口正中有一长方形汉白玉石,上有花纹如流水行云,称水云石。庵南有一敞厅,可于其上眺望山景,旧称”翠微入画”。
7、北京景点:大悲寺介绍:
西山八大处中第四处。在平坡山半山腰。始建于无代,原名隐寂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寺后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改今名,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寺东向,前后殿字三进。前殿中有十八罗汉塑像,形态生动,传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之作。殿后两株银杏树,干粗数围,高耸入云,是八百年前的古树。
6、北京景点:龙王堂介绍:
又名龙泉庵。西山八大处中第五处。在平坡山大悲寺西北。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建,后经重修。寺东向,院落二进。庙内有泉水自寺后峭壁之下流出,至第一层院落,经石螭吻(石雕龙头)注入水池,经年不息,称甜水泉。
5、北京景点:香界寺介绍:
西山八大处中第六处。在平坡山龙王堂西北。始建于元代(一说唐代),旧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名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重建,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后改称今名。香界寺是八大处的主寺,规模宏大,殿宇五进,左院有乾隆行宫及花园,寺后有藏经楼。
4、北京景点:宝珠洞介绍:
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在平坡山顶。有正殿一座及两厢配殿。殿后有岩洞,深广约5米,因洞为砾石胶结岩,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因此得名。洞前有敞亭,名眺远亭。www.lVyougl.com
3、北京景点:证果寺介绍:
西山八大处中第八处。在卢师山上。隋代创建,初名尸陀林,唐天宝年间名感应寺,明景泰年间称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今名。寺南隅原有水池及吐水石刻龙首,俗称青龙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寺西北隅有岩洞,名卢师洞,洞上有自山巅横伸出的天然巨石,称为秘魔岩。
2、北京景点:石景山冰川擦痕介绍:
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永定河东侧山坡上。1954年经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鉴定的一处第四纪冰川擦痕。冰川擦痕由冰川夹带的块石在运动时相互摩擦或与冰川槽谷基岩问磨擦形成。痕迹多呈钉子形。模式口的冰川在我国北方第一次发现,擦痕清晰,集中而成大片,保存也较完好。对研究我国冰川学以及地文分期、古生物分布和猿人生活环境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1、北京景点:法海寺介绍:
在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麓的模式口村。明正统四年(1439年)由太监李童集资兴建。虽历经修缮,仍具明代早期建筑特点。殿宇依山势层迭而上,气度轩昂。山门即护法金刚殿,面阔三间,澈上明造的内檐保存有明代早期的旋子彩画。山门内高台上有天王殿遗址、伽蓝殿、祖师二堂及两庑。正中的大雄宝殿掩映在高大的苍松翠柏之后,面阔五间,黄瓦庑殿顶,外貌金碧辉煌。殿内的明代巨幅壁画,神采隽永,栩栩如生;其中三幅菩萨像,轻纱透体,如飞如流,尤为精湛,是明代壁画中的珍品。